第六則 某師云;《佛有三身四智,一、法身:就是佛性。二、報身︰就是見聞覺知。三、應身︰即化身,就是六根。明心見性後阿賴耶識變為大圓鏡智,末那識變為平等性智,意識變為妙觀察智,前五識變為成所作智。只要能明心見性,則三身四智就具備。》(1-28)
 
辨正:第一、佛有四種身︰一、法身即真如。二、報身即三十二種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身量廣大莊嚴,唯有初地以上菩薩才能見到,末入地菩薩及聲聞緣覺皆不得見。三、應身︰是應世間眾生得度因 緣成熟而示現於人間,有色身,有生老病死及成道轉法輪而後入涅槃種種諸相。四、化身︰是佛以成所作智及神通之力,於十方世界變化示現,利樂有情,忽現忽滅。
 
第二、佛的一心三身和一切明心見性者的一心三身一樣︰一、法身,即真如(或阿賴耶識),不是佛性。二、報身,即佛性,不是見聞覺知。三、應身,即見聞覺知。不是六根,因為六根無知。所以一心三身不是此師所說的這三種身。
 
第三、明心見性只是六七二識轉識成智,而且只是下品轉而已,悟後起修到第七地滿足,進入第八地時是中品轉,最後身菩薩明心見性成佛時是上品轉,才算滿足。
 
成佛的時候第八識才轉生大圓鏡智,前五識才轉生成所作智,所以三身四智須要佛地方才滿足,並不第一次明心見性的時候就具足了。大圓鏡智及成所作智要到佛地見性之後才轉,所以經中講「六七因中轉,五八果上轉。」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身菩薩已經在過去生明心見性過,也沒有隔陰之迷,為何他成佛之前卻要重新再來參究,然後明心見性?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因為大菩薩入胎、住胎、出胎都是分明正知,為什麼佛反而會比菩薩差呢?彌勒菩薩說有四種入住出胎的不同︰《瑜伽師地論》卷二︰「云何四種入胎︰一、正知而入,不正知住出。二、正知入住,不正知而出。三、俱能正知。四、俱不正知。初謂輪王,二謂獨覺,三謂菩薩,四謂所餘有情。」
 
這就是說有一種人他是正知入胎,但住胎與出胎不正知,這是轉輪聖王--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第二種人正知入胎住胎,但不正知出胎,這是獨覺,也就是辟支佛,或者最後身菩薩即將成佛,為示現給眾生看--一個人精進修行可以成佛。所以正知入胎、正知住胎,乃至於在母胎中廣作佛事,但是出胎時不正知。所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行走七步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之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要示現與眾生相同,這樣眾生才會效法學習,所以最後身菩薩示現出來反而不如八地以上菩薩。一切八地以上菩薩都可以正知入住出胎,而凡夫則完全不知道,入住出胎完全迷迷糊糊。尚未遠離隔陰之迷的已悟菩薩,只能正知入胎,住胎出胎則不正知。
 
因此,最後身菩薩示現和凡夫一樣,經過勤苦修行,才能在一生之中學得四禪八定、滅盡定、以及明心見性,具足三身四智。所以四種智慧是在佛地滿足才圓滿成就,而不是此師所說第一次見性便成就圓滿了。請佛子參考相關經典,細加分辨,以免錯謬。(第一章完)


《 平實導師著作 正法眼藏-護法集 175~178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