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下面這篇文章:
 一個弟子前去拜見禪師,問道:「師父,為什麼我覺得自己這些年來總是沒有長進?」
禪師笑著說:「先喝杯水吧!」於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壺,然後往杯子裡倒水。水很快滿了,但禪師卻仍不罷手,依舊往杯裡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經注滿了!」禪師意味深長地對弟子說:「再倒一些吧,說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著說:「杯子已經滿了,再怎麼倒也不能增加杯裡的水。」
禪師說:「這個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為什麼還來問我呢?」
弟子終於醒悟,自言自語地說道:「是啊!人生也是這樣的道理,心裡已經裝得太多了,自然裝不進去其他的了!」

      禪師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著說:「是啊!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很多人只想著往心裡裝更多的東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越是想,就越不能得到,因為心裡已經裝滿了,裝滿了怎還能放進其他東西呢?」
      以上是很多人看過所謂禪師的「談禪論禪」的意境。佛法中禪宗的「禪」,代表「般若智慧」,是佛陀的教外別傳,兩千多年流傳至今,是佛教的金字招牌,令古今中外佛弟子心神嚮往。透過這位現代禪師的指導,佛法微妙之第一義諦「禪」、「祖師西來意」的精深「智慧禪」,全然杳無蹤影!

       以佛法角度來說,該禪師的開示內涵,是一般人面對周遭環境其內心的覺受,是「我的感覺」,以佛法的術語來說,是屬於「內我所」的境界,是附屬於「我所」──「我所認知的眷屬、我的名聞利養等覺受、我的所有感覺」,還不算是大眾所認知的「我」--「意識本身」;一般人對於修行的認定,多是在「這些」「我所」層面予以調整而已,即便若真能將心態予以調整,而做到如孔子聖人般的溫、良、恭、儉、讓,以及四維八德等等,還只是屬於修身養性之「次法」聰慧(還不是解脫道及佛菩提道的智慧內容),這些在「我所」認知的「意識層面」予以調整,在佛法上來說,僅僅屬於世俗法「意識相應」的「修身養性」的修練層次;古來中國文化傳承之儒、道學說,早已含攝。而至聖先師孔子,對於世間聖人之學都有「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自我期許與砥礪,但是孔夫子仍不知「世間道」的極致──二乘人所修的苦、空、無常、無我的「世俗諦」;而自古眾所崇敬之「禪師」乃是善學超越「世俗諦」的「勝義諦」「禪法」──「世間、出世間佛法」有修有証的「大乘學人」,豈能對「唯一佛乘」權分「三乘佛法」的內涵無所了知,不但對於二乘人所修的「小乘法」苦、空、無常、無我的「世俗諦」義理未能涉及外,對於禪師所修證的「大乘佛法」「超越意識層面」的「出世間法」智慧,竟也是無能分辨?!這並非真實「禪師」之所為也!

      這位禪師所言的世間法內容,正是佛陀在第一轉法輪指出,錯認日常生活中的「覺知感受」是真實的生命永恆體,誤將「能分別、覺知、感受的意識心」以為是恆常不滅,這種視「意識心為恆常不壞」的心態在佛法中稱為「常見」;如此將僅存一世的「意識心」視為輪迴的主體、因而錯認自己的「意識心」能輪迴到未來世的錯誤見解,在佛法中稱為「我見」。以禪師之名,宣講非關禪宗智慧之實,將佛法世俗化,落入世間凡夫「取意識我為我」的意識境界,此「意識我」並非 佛陀所教導我們的「本來真面目──真實的我」,這其實是誤導眾多信徒遠離認識「真實的我」的「正真佛法」,也相異於證悟般若智慧之禪師,須先認清「意識我」的虛妄而不認「意識我」是恆常的我,也就是佛法中所說的「斷我見」,之後進而親證每一個眾生原本具足的「真實我」!然而這位所謂的禪師,並無如此的教導,其所舉示根本與禪法中教導佛弟子認清「真實我」完全無交涉啊!

      時值末法之際,以修身養性的世間法,包裝著禪師、大師的光環,也大量著書暢銷於坊間,如此這般的誤導學佛人;導致許多學人接觸佛法後,常被大大有名的法師、禪師以訛傳訛地教導要「看破、放下」,認為心量要寬,不執著,就是全部的佛法了,列舉如下大名師所開示--似是而非的「相似佛法」:

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5NDg4NzUy.html
「无边的烦恼都从执着而来,放下就沒事了 [无执着心]」

 

二.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11760.html
把情執放下
「3 在這種狀況下,釋迦牟尼佛只好再說,再給你講了四十九年,給你講了二十二年般若。由此可知,放下是真難真難!他老人家不能不一而再、再而三,千百遍地重復,就是“凡夫”這個情執太深太深了!
4 佛家講“超凡入聖”,“凡”是什麼?凡情,情緒就是凡情。情緒用事就有過失,我們常講感情用事。能夠把情執放下了,這個人就是聖,聖就是個覺悟的人。所以作聖,就是做個覺悟的人。如果不把“情執”轉變成智慧,你就做不了聖;換句話說,你永遠不會覺悟。」

三.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6/61632.html
「8 學佛,從哪裡開始?從放下貪嗔癡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從這裡下手。只要一放下,心清淨了,智慧就現前——生活、工作、應酬都生智慧。」

四. http://www.amtb.org.tw/baen/jiangtang.asp?flash_ref=1320
「轉凡成聖的秘訣  放下」
 
五. http://tw.myblog.yahoo.com/hwazantv/article?mid=1751&prev=1961&l=f&fid=20
「我要吃飯,我要穿衣,我要住房子,你叫我都放下,我怎麼生活?所以他就放不下。真正能幫助我們放下的,實在講,懂因果你就敢放下。」

六. http://www.foshuo.net/t/fo1/18119.html
「。我們這一生,要是不能看破、不能放下,這一生就只可以說跟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結個善緣,這一生是去不了的,想在這一生決定往生,必須看破、必須放下。放下就自在了,放下真快樂,放下就入佛境界。放下我執,就放下六道輪迴。

。不放下妄想分別執著,無論你用什麼方法、怎麼精進,你修學多生多劫,你決定不能契入,入不了門。

。把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你現在就成佛了。凡夫成佛,在一念之間。一念果然真的覺悟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是妄想分別執著,屠殺你的法身慧命。」

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K65jI_jP9s
「我們知道要放下,為什麼就是放不下?」
 
     怪不得有一天,在一處供奉「觀世音菩薩」的觀光聖地,聽到有人如此對話:
甲:「心經」中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可是看到的明明有「眼、耳、鼻、舌、身、意」、有「色、聲、香、味、觸、法」、有「老死、也有老死盡」,這到底是在說什麼呢?真是打啞謎啊!

 

乙:所有的都在說「五蘊皆空」。
 

丙:可是「心經」中有一句又說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接著一片沉寂、沉寂………)
 

突然間劃破長空的寧靜,傳來一位長者的聲音:
「就是放下、要放下;放下、要放下啊!」

       這個「放下」一詞在坊間佛教界已經流傳很久很久了;放下、放下、再放下,教導學人把所有對五欲六塵的貪、瞋、痴煩惱通通放下,就能開悟、就能有智慧了;甚至再更徹底地放下,就可以成佛了;無疑的,有關「人們」所說「放下」這句說詞,似乎已經成為學佛人能夠「覺悟以至成佛」的另類代名詞。
  
  但是這個在「佛法修行」裡面極盡流行的「放下」一語,它真的是 佛陀所說的放下真義嗎?
 
敬請看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