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金剛經 度眾生意涵.jpg

   

「甲君」在共修團體中被公認很懂得佛法,而且向來只閱讀「身著僧衣者」的著作。後來有因緣,聽得一位即將往生師父的一句話,讓「甲君」試著閱讀 平實導師的著作,終於明白自己先前所學,只是 佛陀所說的「相似佛法」;所謂的「相似佛法」───諸如看破一切、放下煩惱、不要執著、一念不生、消融自己、做自己、清清楚楚的念頭、明明白白的靈知、平安喜樂、不要計較、不要貪瞋痴、心好就好、說好話、做好事、結善緣……等等,都只是世間的修身養性而已,與 佛陀所教導之解脫三界生死全然無關,更不用說佛道上之「見自本心,明自本性」的「開悟明心」法門。

 

經由一段時間的聞熏修習,甲君選擇安住在 平實導師的道場,依著禪淨班有次第的舖陳、由淺入深開示佛法解脫道、佛菩提道觀行法要,如獲至寶般「建立佛法正知見」。原先誤會「正覺同修會」肆意批評出家人、其他佛教道場,轉而全然認同有真參實證、慈悲為懷為救護佛弟子眾法身慧命的「平實導師」!讓我們看看以下「甲君」與朋友「乙君」的一席對話:

 

甲君:

「學佛都好幾十年了,連自己這個眾生都度不了,還要如何『度眾生』?不要說笑了!」

 

乙君:

「您以前不是曾說只要自己持戒清淨、少有妄想,甚至修到沒有七情六欲了,對六塵萬法都能『不起心動念』,就是修行人所謂的『一念不生』,就是度了自己這個眾生;您對自己能修到這樣的境界不是很引以為傲的嗎?」

 

甲君:

「欸!曾有朋友送我一本 平實居士所寫的《金剛經宗通》,我向來是不接受、也不看在家居士的任何佛法著作,但是又聽到一位大陸法師在往生前曾公開呼籲,不要再評論蕭平實了,他確實是有證量的修行人!」

所以就勉為其難的先閱讀朋友送的《金剛經宗通》,看完之後,才猛然覺悟自己的佛法知見錯得一蹋糊塗!」

「沒有閱讀任何 平實居士的書本之前,風聞他愛批評別人,膽敢以在家的身分對出家師父們評擊;如今藉著朋友送書的因緣以及那位往生師父的呼籲,為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就心平氣和地嘗試看看 平實居士的書籍。看了之後方知他對「大名師」之錯誤的佛法落處,都會不厭其煩,一一引經據典加以評判說明,尤其只是針對佛法義理提出論證而已,每本書從頭到尾,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提出法義以外之身、口、意的批評呢,有腦子的人都可以自己比對,確實是如此!」

 

乙君:

「好,既然這麼說,為了大家的法身慧命,可否舉出一個實例來說明,作法布施?」

 

甲君:

「引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文吧!不是有這麼一段話: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CBETA, T08, no. 235, p. 751, a8-16)

那麼根據您對這段經文的了解,要如何度眾生呢?」

 

乙君:

「記得您曾說《金剛經》說:

『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一切都不執著』的意思啊!

因而您說做任何事,只要對眾生有利益就儘管去做就好,事情做完之後都不要記掛在心上、沒有任何要求回報的心想,一生中對於幫助眾生的事情,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救了眾生就如同沒有救眾生一樣,心如虛空般,不執著自己有在救護眾生,就是斷我執啊!如此這般,幫眾生的苦滅除掉,讓他們從苦中解脫而得到快樂!」

 

甲君:

「是啊,我以前是這樣跟大家分享的,因為所有出家法師、大名師講解佛法,都是這樣教導的啊!」

 

乙君:

「請問這樣有什麼不對嗎?」

 

甲君:

「因為依這樣的理論修行,基本上還是在『意識境界』裡面用心!是沒辦法跳脫三界、出輪迴!」

 

乙君:

「能夠這樣修,已經很不容易了,還是沒辦法跳脫輪迴?有這麼嚴重喔?請問什麼是『意識境界』呢?」

 

甲君:

「所謂『意識境界』,就是我們的剎那剎那生滅變異意識心的境界,比方說晚上睡著了,或者昏迷的時候,正常的『意識境界』了知性就消失了。所以修行的最終目標若設定在『意識境界』,隨時都有斷滅變異、消失的可能,而不知自己的真實真心在哪裡,那當然還是流轉於生死輪迴中,因為這是外於永恆的真實心而求法──心外求法,只是空忙一場;所以五祖才會對六祖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乙君:

「那您以上的解釋跟『度眾生』有什麼關聯呢?」

 

甲君:

「一般佛法修行人所得到的知見,是要把污穢的自己修除乾淨,就是在此岸把染污、垢穢的自己淨除乾淨,然後以這個『修行以後得來的清淨自己』渡到解脫的彼岸去!但是這樣的修行目標,只是在「意識心上」努力地調整,認為將雜染的意識修淨,純粹是淨化意識的修行法,而在第一轉法輪的四《阿含經》中,佛陀再三開示,「意識」是依緣才能出生的生滅法,是無常變異、緣滅則散的三界虛妄法;而佛陀所教導的「常住本體」真實心,是超乎三界時空,亙古恆存,這才是佛法修行的主軸,因果輪迴依祂才能建立。很顯然若將「意識」相應的境界相,或將「意識」視為「常住本體」,就是錯認「意識」妄心為真實的常住本我,是違背 佛陀在《金剛經》中所教示的「度眾生」內涵!

 

讓我們一起看看 平實居士在《金剛經宗通四》頁301、302所開示「滅、度」的真實義:

佛說:悟了以後應該要去滅度一切眾生,」不是去跟眾生鬼混,不是跟隨眾生專門在世間法上去運作,而是要去「度眾生跟自己一樣證得這個金剛心。」當你證個金剛心時,從理上來講,就已經滅度了!因為已經把五陰給滅了,也就是在所知與所見上面徹底否定五陰了,已經在所知與所見上面度過五陰的境界了;從此不再認五陰為真實法,不管五陰中的哪一個法,不管十八界中的哪一個界,都不認為是真實法,都在所知所見上面把五陰十八界常住的見解滅掉了。否定了五陰十八界就是超過了五陰十八界的境界,不再認定他,否定他,這就是把他滅了。

 

「度」,就是超越了五陰十八界的境界。幫助有緣眾生也度過五陰十八界的境界,就是滅度眾生。

 

然而 佛陀教導的大乘佛法修行,無需像聲聞、緣覺二乘人那樣要把五陰、十八界滅掉而入無餘涅槃,反而是要世世取得五陰身作為行菩薩道的工具;而且對大乘修行者而言,在五陰、十八界存在的當下,我們每個人的『自心如來』本住涅槃,與五陰身同在,涅者不生、槃者不滅;真實心---自心如來本來就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叫作涅槃,又何須滅掉五陰身而入涅槃?所以平實居士才會在講經時,以他現觀的證量說出:

『滅度眾生以後,不需再把眾生五陰滅除,因為眾生的自心如來本來就是滅度相。』

如果沒有真修實證,親身體驗,如何能講出這麼一句『與眾不同』的『佛法正知見』呢?」

 

這位甲君確實有感而發,對於末法時代學佛人滿天下,滿山遍野普傳「相似佛法」,讓他全心投入浸淫其中,一晃就是二、三十年,請問人生有幾個二、三十年可供揮霍呢?

 

最後,甲君由衷地呼籲:

「相信不少人已經學佛數十載,請問,我們是否如實的熏習了『度眾生』的真正意涵與正知見?如果沒有確實的了解,又熏聞錯誤的知見,自度尚且不暇,又如何『度眾生』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