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貼 布施不望報89.jpg

https://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9/4298-a19_040

由 正偉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菩薩繼續收看我們正覺教團所錄製三乘菩提系列的節目,在這一系列的節目當中,我們所建立的標題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門」。這是依據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法師,他所翻譯的《維摩詰所說經》當中的經文內容,我們依據這樣的內容,來講解當中的法義內涵;我們也希望透過這個節目的講解,能夠讓學佛的人可以更深入地瞭解佛經當中勝妙的智慧,進而來建立正確的學佛知見。

在這裡我們一樣建議各位觀眾朋友們:在觀看我們節目的同時,您也可以同時參考,由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維摩詰經講記》這一套書,來一起看節目、一起來學習。《維摩詰經講記》這一套書,它總共有六册,是由正智出版社所印行的局版書,大家可以從網路的書局或者各大書局請購這一套書,一併跟著節目一起來學習。我們認為這樣的搭配來學習,對於各位菩薩正知見的熏習以及吸收,將會有更為深入的認識與體會,也會有更好的效果,這樣對於您邁向佛法的內涵實證,將會有更大的幫助。

好了,我們上一堂課說明了:「直心是道場,無虛假的緣故;發行是道場,能辦事的緣故;深心是道場,增益功德的緣故。」講了這三個部分的道場,於理、於事上的功德。我們今天繼續來說明 維摩詰菩薩對光嚴童子開示的其他法義內涵。好,維摩詰菩薩繼續對光嚴童子說:「【菩提心是道場,因為不會錯誤而沒有虛謬的緣故。】(~《維摩詰經講記》第二輯,正智,頁294。)」菩提心是哪一個心呀?一般人都是以為用意識心在佛像面前發願的心,以為這個心就是真的菩提心,但是這個心並不是真正的菩提心;真正的菩提心是實相心,實相心一定是函蓋有為法及無為法這兩個法。

眾生在凡夫地的時候,一定是有有漏的有為法,同時也有無漏的有為法,這兩類的法同時都會存在,具有這樣的心才是真正的實相心;因為實相心是本來就有,並不是修行以後才有的。如果是以有漏有為的這個意識心,這樣努力地修行而成為無漏的實相心,那這個實相心將會成為本無而今有的有生之法;如果是有生之法,那必定有一個結果,什麼結果?未來必定是有滅,有生一定是有滅,這樣的心根本就不是不生不滅的實相心。

所以真正的菩提心,必定是在因地的時候,已經含藏著有漏、無漏一切諸法的種子,一切法種統統具足;乃至將來成佛的時候,應該有的無漏有為功德的種子,也是具足圓滿的。而這種具足一切種子的心,才能夠稱之為實相心,離於這個心就沒有實相可說。所以在因地的時候,一定是具足有為,也同時具足無為的,一定是有為性、無為性統統具足,這樣才可以算是實相心;這樣的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這樣的菩提心才能夠圓滿成就世間、出世間的一切萬法,這樣的心才是真正的道場。

而這個真正的菩提心,為什麼叫作道場呢?因為沒有錯謬的緣故,只有第八識如來藏是從無始劫以來,從來不曾出過差錯。譬如一個人,他上一輩子不斷地在救濟眾生,讓眾生遠離貧窮,他下一輩子來到人間,就一定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如果他是一直在布施藥物,以及救治眾生的身病,這一世他一定是非常健康,而且有錢的。如果常常到各寺院去插花,在家裡也每天用香、花來供佛,弄得很莊嚴香潔,他下一輩子也一定是會變得很英俊,而且很漂亮的。這一切都是由他的如來藏所成就的,而他的如來藏從來都不曾錯謬過,從來都不曾有弄錯過,也不會遺漏任何一個法種,這樣的第八識心才是真正的菩提心,這是離念靈知意識心絕對作不到的。

所以一切證悟者所證悟的心,就是第八識如來藏,一般我們簡稱第八識,在《阿含經》裡面,有的時候稱祂叫作如,有的時候叫作真如,有的時候叫作本際,有的時候叫作實際,有的時候甚至直接說我、直接說識;在南傳的尼柯耶當中,有的時候還講說愛阿賴耶、樂阿賴耶、欣阿賴耶、喜阿賴耶,但是南、北傳佛法當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就叫作如來藏;所以,如來藏並不是只有在大乘佛法當中才講的,在二乘佛法當中也有講,南、北傳都有講。所以離念靈知意識心,祂是沒有辦法達到永遠無錯謬:過去曾經錯謬,現在可能錯謬,未來也可能錯謬,意識心是這樣,而且意識不僅這樣,意識是常常錯謬。

所以,意識常常會導致眾生造惡業,然後再來懺悔、再來後悔。一世在暗地裡造作了很多惡業,也許他覆藏得很好,表面他是行善的大善人,看起來很好,可是他到了臨命終的時候,惡業現前,他在虛空亂抓、亂推,口裡面亂講話;因為業風到面前的時候,如來藏第八識都幫他如實地呈現他所造的一切業行,根本逃不掉因果律則;所以如來藏從來不錯謬,祂把意識的錯謬如實地回報出來。所以意識離念靈知心是常常錯謬,因為意識心是常常錯謬,當然就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但是靈知心在平常就不錯謬嗎?祂還是會錯謬,不但會錯謬,而且是常常錯謬。會錯謬的心就不是真正的菩提心,當然不是真正的道場。

好,菩提心是道場,因為不會錯謬,沒有虛謬的緣故,這個部分我們說明完畢;前面的部分,我們講的是從理上來講道場比較多,接下來要加上事相上面來講道場部分的法義。我們來看看下面經文的內涵,維摩詰菩薩又如何替光嚴童子來開示呢?維摩詰菩薩說:「【布施是道場,不望報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好,這一小段開始講六度是道場來說明,然後再來講從四無量心等等來說道場。也就是說,在事相上面,悟前應該要以什麼作為道場?悟後又應該以什麼作為道場?都是從事相上來說明的比較多,學二乘解脫道的人,不一定是要學布施行,但是他必須要相信布施者一定會有來世福報的因果;但是學大乘法的時候,那就一定要修布施行,不只是相信布施必有因果而已,還要在實踐上面確實的實際去修布施行。

如果有一個人,他在學佛的時候,可是他從來都不布施,而說他想要求悟明心,那這個人根本就不算是菩薩。學二乘菩提的人,他不一定需要來修布施行,因為二乘菩提的修證,不必一定要有廣大的福德,也不必一定要跟眾生來結法緣,但是他卻一定要相信布施的因果。因為他這一世證得阿羅漢以後,入了無餘涅槃,他不願意,同時他也不必要,在後世不斷地再來人間度眾生,所以他不受後有,他不需要用布施來跟眾生結緣,這是二乘菩提的部分;但是修二乘菩提的時候,如果遇到了能夠真正教導你正確二乘菩提的善知識,就可以證得初果乃至四果,因此廣義地來說,他不一定需要先勤修布施行。

但是佛菩提就不一樣了,佛菩提行菩薩道的行者,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以及在最後成就佛道的果報,都是跟二乘菩提有很大的差異點。在修行的過程當中,菩薩是要生生世世在三界中來行菩薩道的,特別是要在人間與眾生同事、利行;而且菩薩未來世成就佛國淨土的時候,並不是由菩薩自己一個人來成就整個佛國淨土,那個佛國淨土,是要與他成佛之前所攝受的一切眾生,一起來配合成就這樣莊嚴的佛國淨土。

所以菩薩想要成就佛土,那就必須要與眾生不斷地結緣,無量世與眾生結善法的緣,在菩薩的每一世之中,去攝受眾生行布施行。而所攝受眾生都會有很多對菩薩發願說:「菩薩!當你成佛的時候,一定要攝受我喔!」菩薩都會說:「好!我成佛的時候,一定會攝受你。」等到這個菩薩當他成就佛道的時候,他與他有緣的眾生的如來藏種子流注,就會實現了這個因果。凡是以前跟他結過法緣的,或者他布施食物的時候,吃過他的食物;或者他布施錢財的時候,接受過他的錢財幫助的眾生;或者是他在說法的時候,領受他所說法要的這些眾生,到他成佛的那個時候,統統會來見他,於是他的佛國就這樣成就了莊嚴的佛國淨土。所以,菩薩必須廣修布施行:這是為了自己未來成就佛國淨土所需要的,也是為了成佛前廣被諸佛所攝受。

所以真正的菩薩,沒有不修布施行的,布施行若不修的話,那就不能成就佛道。但是有的人布施了二十億、三十億以後,如果他聰明的話,就要懂得建立正確的觀念;什麼觀念呢?就是說布施不望報。如果希望回報,那他就失去了功德;沒有了功德,只剩下人天有為的福德等著他下一世去享受。因此真正的菩薩行,是布施以後不要希望回報;而你不希望回報,如來藏卻記錄得清清楚楚,自然而然因緣成熟會回報你,而且同時你又增加了功德;如果你希望回報,反而沒有功德,只剩下世間的福德。所以布施不要起希望心,只是如法去作就對了,心裡面認定這個是菩薩應該作的本分。所以如果心裡面希望有回報,那就不是菩薩,因為這個人已經不住在道場中,他是心外求法。如果你落到意識心上去求回報,那就不是道場,不希望回報的心才是道場。

好,我們來看 維摩詰菩薩又告訴光嚴童子下面的法義,維摩詰菩薩說:「【持戒是道場,得願具故;】(《維摩詰所說經》卷1)」請問誰持的戒最好啊?當然還是第八識如來藏持得最好。因為如來藏從無始劫以來,就不曾有犯過戒,沒有犯戒的過失,過去、現在、未來都是不曾犯戒的。其實會犯戒的,統統是我們的五陰十八界,都是我們的意識靈知心在犯戒。

譬如說,有一個人看到一個俊男,心裡面喜歡他,那這個喜歡的心是意識離念靈知心,或者意識有念靈知心,就算還沒有語言文字出現,就已經暗中喜歡了。同樣的道理,如果是男眾看見一個美女,就喜歡這個美女,那還是離念靈知,接著後面才有語言文字出來;而這個人如果他心中想著:「這個女眾,我一定要想辦法把她追到手。」可是這個女眾已經嫁人了,但是意識心可能會動腦筋想說:「嫁了沒關係,我要讓她紅杏出牆,最後變成我的女朋友啊!」如果是這樣的話,這都是離念靈知心想的,這些語言文字是後來出來的,那這樣就犯戒了!喜歡的心是誰?正是離念靈知心!所以離念靈知心是常常會有犯戒的。

但是雖然常常犯戒,菩薩還是得要持戒,來成就這個持戒的功德,所以得要去受戒;受了菩薩戒以後,好好很精嚴地守著菩薩戒,就可以超越三個大劫的生死,還可以度過四魔。持戒讓你這個願得以具足,持戒也可以讓你從今世開始,到未來的佛菩提道可以很順利的成辦,不會有種種的遮障、種種的困難。所以持戒才是道場,不持戒就不可能住於道場當中,因為持戒可以使願具足成就。

可是這個戒是有一個前提,大家持戒要注意:持戒是有個前提,就要持正戒,也就是說,不能持外道戒。如果所持的是外道戒,那不可能得願具足的;譬如說,有的外道上師依止於戒禁取見,而施設了一個戒說:「如果你每天泡水三個鐘頭,天天不斷,那你死後就可以證得涅槃。」如果你去持這個戒,是沒有用的、是無效的,因為它不是正戒。另外一種情形是什麼?譬如密宗喇嘛教,他們施設的金剛戒:規定受持金剛戒的人,每天要努力去修雙身法八個時辰,這樣就可以成就報身佛。那這也是虛妄的戒,而且是下地獄的戒,密宗那個金剛戒是無效的,因為那是依止於戒禁取見所施設的邪戒。

可是真正持戒的,卻是不持戒的;怎麼這樣說呢?因為如來藏從來不犯戒,所以祂才是真持戒者,沒有犯戒的過失。可是這個真持戒者的如來藏,祂也從來沒有持過戒,因為祂也不需要去受戒;既然無始劫以來,祂都不曾受過戒,那你叫祂持什麼戒呢?像這樣不持而持,才是真正的持戒,這才是真正的道場,而這個道場可以使你的種種願具足成就,這當中是有事也有理。

好了,這一段我們說明完成,我們再來看 維摩詰菩薩怎麼繼續向光嚴童子來開示,維摩詰菩薩說:「【忍辱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維摩詰所說經》卷1)的緣故。」修忍辱行是菩薩道在因地當中必須要作的事情,是菩薩們不能逃避的。其實修忍辱是誰?都是離念靈知心在修。定力不好的人,是有念靈知心在修。但是一般人口口聲聲說他要努力持戒,可是當別人說了一句不中聽的話,他聽到了以後,就受不了,因此他無法忍下而當場發脾氣生氣,這樣的人其實所修的忍辱行,是不成功的。又例如有的人在修忍辱行,但是他卻需要很努力地在那裡壓抑自己,讓自己不生氣,那其實這個人也是不懂修忍辱的人。

因為,一個真正在修忍辱行的人,都是不會強修忍辱行的;因為真正會修忍辱行的人,他是有一個正確的觀念,那個觀念就是:不修忍辱而修忍辱。因此懂得修忍辱的人,不是用強壓制自己的方式來修忍辱,他是用正確的觀念去代替、導正自己的知見;知道正確的觀念,就不會用生氣的方式去壓抑,這樣就不必修忍辱,他忍辱的功德自然就能夠成功,這才是真正懂得修忍辱的人;所以真會修忍辱的人,是不修忍辱而有忍的功德。但是這也是意識心來修忍辱,這是因為意識心接受善知識的教導,因此他有了這個觀念以後,他懂得不修忍而忍。但他不是每一世都有好的因緣,可以遇到善知識來教導他,常常有的時候,這一世不犯錯,下一世又犯錯了;有一世不犯錯,很多世又犯錯了;所以,很多世修忍而不成功,才只有一世修忍成功。所以修忍的意識心,修得並不是很成功,因此常常「於諸眾生,心有罣礙、心有恚礙」;所以,意識心對眾生常常會有瞋恚、障礙。

可是你的第八識如來藏,對於一切眾生,祂都是沒有罣礙、沒有恚礙的;不但對一切眾生是這樣,對你自己這個眾生也是一樣的道理,祂從來不會因為眾生造了很多惡業,使得祂收藏了很多惡業的種子,而對這個眾生起瞋。為什麼祂不會對眾生生氣而起瞋呢?因為下一世,祂自動地會幫那個造業的眾生現起了惡業的種子,使得這個眾生去對現地獄的果報。在地獄當中,這個造惡業的眾生在那兒受苦,而他的如來藏卻不受苦,祂又何必為這個眾生而生氣呢?所以如來藏從來都是不生氣的,對所有的眾生都沒有任何的障礙;這樣的心才是真正的道場,要像這樣的修忍辱才是忍辱是道場。

所以意識心要修忍辱,可是意識心修忍辱的最高層次,就是依止於如來藏而修忍辱;轉依如來藏的心性以後,心想:我這個五陰是假的,我的意識心是假的,不過只有一世;而我的如來藏無量世都不曾生氣,而我只有一世,我幹什麼要生氣呢?真是不聰明啊!當你證得如來藏,你可以現觀祂的真實性,是這樣的不生氣,轉依祂的忍辱性,不必生氣就可以成就真正的忍辱。所以能真忍辱的才是道場,於諸眾生心無礙的緣故。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只能講到這個部分,關於後面的法義,我們將會在下一節課程中,繼續為各位菩薩來說明當中的內容,希望大家繼續收看。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