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轉載自 正覺電子報 第136期 第68頁~86頁
《為報師恩,當求正法》 慶吉祥居士
(連載十二)
5、小結
從上四小節的析論,足可推翻藍教授「玄奘以來,一人而已」的主觀看法以及《弘誓電子報》等對此語的「蓋棺論定」。若進一步論比,則聖 玄奘法師的功德智慧已是位居 三地菩薩證量,而仍在凡夫位的印順法師不僅未斷我見、不證本心,所說所行更是悖逆三乘經教,如何堪與 玄奘菩薩類比而並論!如此類比乃大妄語也。且看釋昭慧如何為 釋印順辯護:
玄奘以後的千年以下,高僧輩出,印公何以竟被推尊為「玄奘以來第一人」?原因是:他的影響是全面的,他的思想澤被佛教界與學術界。……他以鑿鑿經據, 建立了龐大而精密的系統理論。他終生捍衛大乘佛教,推崇菩薩不捨眾生的悲願大行,這給佛弟子帶來了崇高的願景與清新的活力。……就學術界而言,他著書七百餘萬言,以佛教的教理與思想史見長。不只是以「量」取勝,就其「質」而言,他也提出了眾多獨到的見地(例如「大乘三系」學說),深受學界的重視。…… 無論同不同意他的觀點,他們大都以他的既有研究,作為理解佛法的良好基礎,眾多學者並與他的思想進行對話。通過他的著作來理解佛教義理與思想史,可以減少迂迴摸索的時間與氣力。1
這段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話,從明眼人來看,此說顯然與事實相反:因為釋印順對佛法的破壞是全面性的,他的錯謬思想嚴重污染了佛教界與學術界,他對佛教的經論與義學,任意地割裂、斷取,並以他自己先入為主傳承於藏密的應成派中觀邪見而曲解三轉法輪經義與佛菩薩意旨,自外於三乘菩提法道而建立了龐雜且虛妄的(相似佛教)系統理論; 他終其一生迂迴曲折地否定了大乘佛教,矮化、俗化了菩薩不捨眾生的悲願大行,這給佛弟子帶來了狹隘虛幻的願景與世俗爭勝的活力。他的一切言說雖然以「量」取勝,若究其 「質」,則釋印順提出了眾多背離 佛陀聖教的「獨到見地」, 這些謗佛破法的邪論,其誤導眾生之深,難可想像,又加上著作等身,可說是雪上加霜,深受有智者的悲憫批判。學人若以他的學術研究作為理解真實佛法的基礎,或通過他的著作來理解正統佛教的義理與思想史,必致以盲引盲,共同踏入修行的歧途與險境;若明知印順說法的錯謬卻堅持將錯就錯,則徒費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卻引生出更多的迷惑與煩惱;尤有甚者,若以釋印順之法取代真實佛法而廣為弘揚, 必然造下誹謗三寶及自誤誤人等愚惡之行,成就未來多劫之 三塗果報。佛法的修學,必須依循聖教,腳踏實地的聞熏、思惟、修學,且更要觀行與親證,若只在經論字面作「研究」, 不肯實修又不能正確地依文解義,乃至未能如實信受佛語者,則難免落入斷常二見及「六識邪說」的不如理論證。釋印順個人既已誤解佛法,卻又自以為是的引經據典,以佛說為招牌,恣意地誤導眾生,欺己欺人,成了佛教的雙重罪 人;更嚴重的是,他堅決否定「第七、第八識」的存在,將佛法中究竟了義之一切種智及唯識諸經謗為方便說,將唯一 佛乘之整體佛法,以其錯亂的意識心而分析、割裂得體無完膚、支離破碎,因此說,釋印順乃是近代以來對佛教最嚴重的破法者。以下摘錄幾段正僕居士評破「玄奘以來第一人」 的專文 2 ,供學界參考,也作為這一章的結論:
印順法師在佛法探究過程中,有一極為重要的個人特質,以致影響到他的思想形成與主張,那就是「把佛法當作學問來研究」,以及把「佛教義涵當作史實來考證」,但是卻缺少了對佛語的信受與修證。……印順法師仗恃自己之世間慧,判攝諸含攝如來藏了義法之大乘經典為非佛說,而以阿含為唯一純淨之依據,實則 佛陀初始觀察眾生因緣,宣說三藏教四阿含諸經時, 處處隱覆密意而說大乘,所偏顯者為二乘菩提之解脫果,誘引畏生死苦之小根者入於佛法。而後以更多的時間作第二、第三轉法輪,宣揚般若實相及方廣唯識種智正理。大乘諸經典猶在,佛語歷歷在目,然而印順法師由於不證、不解而又不信受的緣故,便假借考證的名義而全然否定,判為非 佛親口所說;這根本不符合宗教家的心態,宗教家的心態應該是從信徒觀點而非學術觀點出發的。他以學術觀點出發而非信徒觀 點,卻反而自認是「以宗教家的情懷」,而說自己是秉持「以佛法研究佛法」的原則與立場來研究佛教,標榜的是「以客觀的知識理念取代傳統超經驗的心性體認」,其實明白的說,就是以自己意識所理解的,去否定一般人不能理解的唯證乃知的實證境界,這已經不 能稱為「以佛法研究佛法」了,而是以常識、學術研究佛法了;這樣研究出來的「佛法」當然已經是常識認知而不是真正的佛法了。(22 期,頁 33-34)
三乘佛法都是依於有情自心藏識而說,……離開這個根本中心,緣起性空就同於斷見外道而無差異,但是印順被應成派中觀誤導了,對此並沒有警覺,乃至後來發覺到已經落入斷見中了,也還是不肯轉回來,而另行發明新的佛法,來圓成他的創見;不肯回歸三乘經典原旨,是印順今天悲哀之所在。
阿含期經典偏顯解脫道,很詳細而且不斷重複地宣說解脫道,但卻極少說明般若中觀;至於般若時期,則是顯涅槃非是斷滅空,偏顯藏識空性心之空性—— 無我性、中道性。但是印順仍然嚴重的誤會了,把般若妙義解釋為緣起性空,再發明滅相不滅的新說,而說滅相不滅所以不是斷滅;以這種斷滅本質的「中觀」,把應成派中觀加以推進發展而成為他的超勝於應成派中觀的「中觀見」,但本質仍然是斷滅見。(22 期, 頁 35-36)
部分教內人士尊稱印順法師為 玄奘以來第一人。這樣的比較及定位,不僅昧於兩者在法義與證量上顯著的差異,昧於印順公然否定 玄奘所弘如來藏正法的事實,同時也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失之輕率。……玄奘在那爛陀寺受學於戒賢,不但盡得正法精要,且熟文法、 因明、梵文及各大小乘經論。玄奘並指出梵文結構與中文截然不同,他說:「洞達其詞則文無隱晦,與人言清典逾玅。」當時戒賢就已請 玄奘為眾演說唯識法義,並承戒賢師命,糅和中觀與瑜伽法義,撰成《會宗論三千頌》,「書成,呈戒賢及大眾,無不稱善,並共宣行」。
當時 玄奘大師即經常破斥外道,並均將其折服。戒日王曾於西元六四二年於恆河畔曲女城為玄奘舉辦無遮大會,竟十八日,無人能在辯經大會上駁倒 玄奘的教言。及至返國,於長安城高懸「真唯識量」大旗, 無限期地接受諸方大師來作無遮大會,亦同樣無人能 與之辯論者。……但是 玄奘大師所尋求的佛法真諦是什麼呢?正就是印順所否定的如來藏法。玄奘大師糅合十大論師之說,去蕪存菁,成就唯識正理,名為《成唯識論》,佛法的奧祕盡在其中。玄奘說:「一切唯識: 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世親菩薩也曾說:「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識實性。」 一切證悟者(錯悟者除外)皆能以其證悟之如來藏阿賴耶 識,及其所生七轉識,而證驗「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之理。此非未悟及錯悟佛子之所能知,更非信仰一神教及不信佛之佛學研究學者所能知。這個真心,每位眾生都有,無始以來不曾離開過祂,但卻不知祂的存在,而妄以意識心為真常住心。更不是印順法師所稱 的蘊處界緣起性空:除了緣起法以外,甚麼都不存在。 所以 玄奘大師的證境與所說的法義,是被印順全盤否定的;全盤否定 玄奘的印順,怎能說是 玄奘以來第一人呢?……(23 期,頁 42-44)
玄奘大師熟悉文法、因明、梵文,也對各大、小乘法義都如實通達,並親赴印度受學《瑜伽師地論》等大乘法,又加上各項考證,更重要的是他本身證量的修為,至少是三地之入地心,對應成派中觀的否定七識 及八識之墮處與邪謬,在其所著《成唯識論》中已經廣破;既已造論廣破之,又如何會把應成派中觀的邪論加以翻譯而流傳它呢?印順法師不解,反責 玄奘大 師未譯應成派中觀的邪論,反以應成派中觀凡夫邪見為空宗真義,名為顛倒邪見!應成派中觀見,推崇 龍樹菩薩為創始祖師,但是 龍樹卻是以如來藏來說中觀 見的,印順法師全盤誤會 龍樹的《中論》,卻不自知。 玄奘大師以來至今千餘年,或有尋求真諦不得而懈怠者,或有誤解真諦者,或有以解脫道為大乘修行之標的者,或有摻雜己意而使大乘法失去部分原意者,亦或有完全不信受大乘法義者,但均未對正法之穩固根 基有所影響,而今印順法師在中國近代數百年來正法隱而未顯之際,公然否定佛法之根本——如來藏唯識妙理;更全面否定大乘了義經典,而宣揚 玄奘所破斥的應成派中觀邪見,三十年來廣被佛教界所接受,這已撼動了佛法的根本,故印順法師實為「玄奘以來破 法第一人」;他既不是繼承 玄奘大師的如來藏妙義,反而是極力、全盤否定 玄奘大師如來藏妙義的人,正是與 玄奘大師公然為敵的人,怎能推崇為「玄奘以來的第一人」!(23 期,頁 44-45)
附錄:蕭平實老師——當代弘傳聖 玄奘大師妙義的 佛學大師 3 (摘錄)
因蕭平實老師以如來藏作為證悟之內容,各大山頭則皆同以意識離念靈知心,作為證悟之內容;各大山頭因為與如來藏正法的法義不同故,聯合起來私下抵制如來藏正法,令正法難以永續弘傳。為免世尊正法被他法所取代,蕭平實老師開始效法 玄奘法師之方式,以破斥各大道場外道之學 說,以期 世尊正法永續弘傳。平易近人的蕭平實老師,卻作了這種大異常人的弘法志業。
……蕭平實老師不僅完全承繼 玄奘大師所弘傳三轉法輪「真唯識量」,定期開講詳述《成唯識論》、《瑜伽師地 論》,並以 釋迦牟尼佛所傳授之三乘佛法為依歸,教授弟子 大乘佛菩提道與二乘解脫道之實證,夜以繼日為法忘軀,不為名利、不受供養,出資出力護持正法,不搞個人崇拜,沒有架子,並以身作則,實踐佛經所示的菩薩六度萬行及中國古聖賢的行誼;也禁止正覺的同修們干預政治,一向不與邪教妥協,一心要復興中國佛教,卻是生活很平淡、很低調又隨和的長者。
1300 多年前,玄奘大師以實證解脫的阿羅漢果證,認為佛法內容不應只是解脫,發起大心以15年的青春,九死一生 將最高層次佛法從印度帶回中國,翻譯了1300多部經典,弘揚闡釋精妙的大乘佛法,被推崇為法相唯識宗,大幅提升中國的佛教,以他所譯所著的經論護持南方的禪宗慧能大師,使禪宗開悟實證的正法立於不敗之地;而今蕭平實老師帶領的正覺同修會,即是延續 玄奘大師的腳步,繼續弘揚中國文化特色的佛教。
第三章、看見佛陀在人間和宇宙大覺者
前文論及釋印順與釋證嚴接受而僭用「導師、上人」的 稱謂,已透露了一種看似無知實為僭越的增上慢心態,或許未必「始而慚焉」,卻不免於「久而安焉」;在信眾不絕於耳 的崇敬聲中,師徒二人僭此名號已習以為常,深心中的增上慢滋長堅固,乃至後來更發展為「看見佛陀在人間」及禮敬、灌浴(膜拜、浴佛)「宇宙大覺者」。如此之舉,明顯是將 釋印順與釋證嚴推為五濁末世新產生的兩尊「佛」;只是,此 二「佛」不僅所「化度」的世界局限於當代的台灣,且只有 印順學派與慈濟集團的信眾相信。但是,身為出家僧且具有社會影響力,若濫用佛的名號(角色扮演、自封自賞)而誤導眾 生,那就不只是小集團的家內事,凡是正信的佛弟子都有責任依 佛陀之法教而如理公開辨正之,以還我佛法之正義。
釋印順及其徒眾之所以敢如此僭稱,主要而根本的原因是釋印順主張大乘非佛說,未曾真實信受佛語,對佛、法、 僧三寶依自意而妄解,於是自行另創人本世俗化的「人間佛 陀」觀;當釋印順否定了諸佛「無上正等正覺」的不思議聖性,而將「佛格」貶抑為「人格」之後,則任何一位敦倫盡 分、人格圓滿的世間善人,只須有世俗「慈悲利他的德 行」,而剃髮出家、廣造書論,乃至開堂說法或致力於人文及慈善的推廣,而備受信眾崇仰擁護,就可自(被)稱為人間 佛陀了。然而釋印順師徒,自創這種人間化的「人本大乘」 凡夫佛,其「施教」的舞臺只限於地球人間一隅,更不通於四聖法界及其餘五道有情;並且,同一地區亦可同時成就多位凡夫佛。釋印順自創這種荒誕的人間佛陀觀,顯然是違背 佛法的正說,然而因為符合當代人本論者的宗教觀,受到學術研究者的推波助瀾,竟使部分學佛人對佛陀、佛法產生了 錯誤的認知與信仰。
1、從「人間佛陀」到「看見佛陀在人間」
以下就來看釋印順的「佛陀觀」,以及他依此「懸想」 而建立的成「佛」之道。他在《佛在人間》4 書中說:
凡是純正的佛弟子,必須把握佛陀的崇高偉大點,要窺見佛陀之所以為佛陀。唯有在這即人成佛的佛格上,才能奠定堅強的信念。……佛陀之所以為佛陀,就是佛陀的體性與生命。經上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這是佛陀的法身。苦行沙門瞿曇,為什麼被人稱為佛陀?這並不因他是王子出家,修苦行,或者說法,是因他體悟了人生的真諦——緣起正法。緣起的本質,是說:凡是存在,沒有無因而自然的;沒有常恒的、獨立的;一切的一切,是關係的存在。因關係的和合而現在,因分離而轉化。佛陀在定慧的實 踐中,觀緣起的如幻而證悟緣起的寂滅。具有這樣的正覺內容,才稱為佛。……這是佛教的核心,有它的詳細正確的內容,可不許你懸想。
釋印順說,佛陀的法身是「緣起法」,還說要能觀修與證悟緣起的「如幻」與「寂滅」之雙重性,才可稱為佛。然而,釋印順對法身及緣起法有諸多的誤解,譬如,聖教中在開示「如來法身常住」,就是說 佛陀的法身是本來自在的常住法——不生不滅的第八識,但釋印順卻說:【八識,是瑜伽學者的創說。】5 如是否定佛說第八識的真實存在;而他又說「凡是存在,沒有無因而自然的」、「一切的一切,是關係的存在」,顯見他所說的「因」只是因緣法中以前緣為因的「緣因」;因此,釋印順最根本而嚴重的錯誤,就是否定了緣起諸法的「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於是緣起諸法的「如幻」成了無因唯緣的「緣起性空」,諸法滅後就成了斷滅、空無,如何還有不滅的法處於「寂滅」可說?釋印順因自意妄 解而落入斷滅見中,卻還誣謗佛法八識正理的根本思想是「性空唯名論」6 。
釋印順文中說經云:「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 然而,諸經論中所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指的是親見「真實法」─緣起諸法的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但 釋印順否定了第八識如來藏而說無根本因的緣起,完全錯解聖教的真實義。譬如 佛在《中阿含經》卷 7 云:「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平實導師闡述這一句話的正確 解釋是:
法者「識緣名色」之識——如來藏阿賴耶識也,若見離自性見,阿賴耶識離見聞覺知故,本性清淨、無分別性故;若見色蘊及七識受想行蘊之緣起性空,便知有一能使五蘊假借父母為緣而現起之法—「識緣名色」之識—如來藏阿賴耶識。……若不見「法」——「識緣名色」之識,則不見緣起正理,皆依意識思惟而得故。……如來藏阿賴耶識乃是緣起之因,若離緣起之因——如來藏阿賴耶識,則無緣起正理可言;若離緣起之因——「識緣名色」之識,則緣起性空之理即成戲論,不異斷見故;是故《中阿含經》佛云:「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7
譬如《佛說稻芉經》:【佛世尊常說,見十二因緣即是見法,見法即是見佛。】8 《中論》〈觀四諦品〉:【是故經中說,若見因緣法,則為能見佛。】9 所說皆是同一正理: 必須要見到因緣法的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才是真實見「法」,才能說是見到了諸佛的常住法身。
《佛藏經》卷上〈念僧品 第 4〉:
舍利弗!見何法故名為見佛?所謂無相,無分別無戲論,不受一切法。……若知諸法無生無滅無念無相,得是法忍者尚不得涅槃,何況我人?舍利弗!佛亦說言如是名為見法,能見是事名為見佛。10
此說亦是法同一味,無相、無分別、無戲論、不受一切法等等,都是在說第八識如來藏的體性,若能見此法—親證如來藏—名為見道,是為見自性佛同時也見十方佛。
釋印順主張大乘非佛說而謗無第八識如來藏,殊不知 佛在四阿含諸經中既說五蘊無我,也已隱覆密意而說有涅槃本際——第八識如來藏真我:
《阿含經》中處處說有真實我,佛說此我與六根六塵六識「非即、非異、不相在」。如《雜阿含經》第33 經中,佛說色受想行識五陰十八界無常苦空無我已,復說五陰十八界與我之關係:「彼(三世粗細色陰)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我者即是涅槃之本際,非是入涅槃後由五陰轉變而成,乃是未入涅槃前之「取陰俱識」,即是初入母胎緣於受精卵名色之識——識緣名色之識;亦即是一切有情於世間生活中,恆不間斷之「名色緣識」之識—— 無量劫來常住不壞,四阿含中說之為我。11
釋印順雖然也說「凡是存在,沒有無因而自然的」,然而他所說的卻只是因緣法則中「前因後果」的緣因而無根本因,是故他所說的仍是無因論、唯緣論,也就是斷滅論;所 以釋印順才會說:一切法只是互為「關係」的存在,而「沒有常恒的、獨立的」真實如來藏。如是,由於釋印順對緣起法的嚴重錯解並以此為「佛教的核心」,已經落入「懸想」 的邪見而不自知,竟然還說不許「懸想」,真是無明顛倒,因此其所「懸想」的佛陀觀也必然是錯誤的,譬如他說:
在佛教中,有不同的佛陀觀,但正確的佛陀觀,到底是佛在人間,即人成佛。……「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不在天上成佛也」。『阿含經』如此說,初期大乘經也如此說。正確的佛陀觀,是不能離卻這原則的。(《佛在 人間》頁 13-14)
然而,佛教中不可能有「不同的佛陀觀」,只有如釋印順等不 如實信解佛語的人,才懷疑經教而自創新說,更將之標榜為 「正確的佛陀觀」;若論釋印順之佛陀觀的錯誤,可總結為「佛在人間,即人成佛」這兩句,釋印順認為前者是「人間正見」, 後者則是「出世正見」:
我們要遠離擬想,理解佛在人間的確實性,確立起人間正見的佛陀觀。佛是即人而成佛的,所以要遠離俗見,要探索佛陀的佛格,而作面見佛陀的體驗,也就是把握出世(不是天上)正見的佛陀觀。這兩者的融然無礙,是佛陀觀的真相。(《佛在人間》頁 14-15)
釋印順先區分他所認為的兩種「正見」之佛陀觀——「佛在人間(人格)」、「即人成佛(佛格)」,然後說這兩者的相融無礙,才是真正的佛陀觀;這是巧立名目而自創新說,其所謂的「佛格」還是以「人格」為主體——人格的最高完成即是佛格,人性最圓滿的實現就是成佛12,這就是即人而成佛的「人間」佛、「人格」佛。換言之,釋印順認定「佛」也 是「凡夫」,堅決不承認有四智圓明、十號功德具足的究竟佛, 只有「凡夫佛」才是釋印順所認同與接受的「佛」,若有超出人間與人類境界的,就被他誣指為天(神)化的「神話」! 因此,釋印順也否定 釋迦牟尼佛在人間八相成道僅是「示現」的說法:
有的以為不然,釋尊是成佛久矣,現在不過是示現。……早已成佛的佛陀,在何處成佛?在人間,這似乎太平凡。那麼在天上,在天上身相圓滿廣大的最高處——摩醯首羅天上成佛。天上成佛是真實的,人間成佛是示現的。……這一思想的反流,我領略到異樣的滋味。(《佛在人間》頁 14)
有的,以為佛與人一樣,太不夠圓滿,能像天人那樣的廣大莊嚴就好了!這一不能把握「人間佛教」的見解,就現出了天上成佛的思想。如說:「色界究竟天,離欲成菩提」。天上成佛,是真佛;人間成佛是化身,這是現實人間的佛陀而天化了! (《佛在人間》頁 27)
釋印順既然主張「大乘非佛說」,他所反對的當然就是佛法的正說,譬如《妙法蓮華經》卷 5 世尊明白地開示:【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也就是說,釋迦世尊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以應身降生於人間演示「八相成道」,乃是再次示現「成佛」, 而且世尊示現入滅之後,佛的莊嚴報身仍常住色究竟天為地上菩薩說法;然而,天上的報身及人間的應身都不是「真佛」,「真佛」是法身佛─如來的第八識無垢識─法身無相而不可見,報身及應化身都由法身所生顯,這本是佛教的常識,然而釋印順不信、不解佛有法、報、應化等三身,因此不僅無知於諸佛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廣大莊嚴圓滿報身(勝於四禪的天身),且無知於諸佛在人間成佛時,都是在第四禪境界中,而將經中說的:【欲界及無色,不於彼成佛;色界究竟天,離欲得菩提。】13 錯解誣謗為是「天上成佛的思想」,進而駁斥為「佛從人間被升到天上」、「現實人間的佛陀而天化了」,這樣的錯解,嚴重誤導了人間佛教信仰者對 佛陀正確的認知,就是「佛陀怎樣被升到天上,我們還得照樣歡迎到人間」14!這不僅無知至極,且是悖逆佛說,妄想降格以求, 成為了當代宗教世俗化 (袪魅 Disenchantment)15 的凡夫「佛陀觀」。
釋印順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16 中詳細論述了他的「佛陀思想演化論」,認為「佛陀」只是一種開展演進而成的思想:
在「傳說」中,……有關佛陀思想的開展,主要是「譬喻」與「因緣」。……有關佛陀思想的開展與演化,還應從釋尊說起。(頁 152-153) 釋尊是現實人間的,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佛。……七佛說,是早期的共有傳說。……以前有過去佛,以後就有未來佛。未來彌勒 成佛,也在第二結集前成立。……由於釋尊入涅槃,不再與世間相關,僅有佛的法與舍利,留在世間濟度眾生。對於懷念釋尊所引起的空虛感,在一般信者, 是不容易克服的。所以釋尊時代的彌勒,未來在這個世界成佛,而現在上生在兜率天 Tuṣita,雖然遠了些,到底是現在的,在同一世界的,還可能與信眾們相關。……現在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多少彌補了佛(彌勒是未來佛)與信眾間的關切。……(頁153-155) 三世佛,不論傳出過去的佛有多少,對固有的佛法,不會引起什麼異議。但現在的十方世界有佛出世——多佛同時出世說,在佛教界所引起的影響,是出乎意想以外了。……同時多佛說興起,佛教界的思想,可說煥然一新!無量世界有無量佛現在,那些因釋尊入涅槃而感到無依的信者,可以生其他佛土去。菩薩修菩薩道, 也可以往來其他世界,不再限定於這個世界了。……佛世界擴大到無限,引起佛菩薩們的相互交流。於是,十方世界的,無數的佛與菩薩的名字,迅速傳布出來,佛法就進入大乘佛法的時代。(頁 155-158)17
釋印順以一個不具信凡夫的心量,只承認歷史上 釋迦牟尼佛的應身是曾經「真實存在的佛」,但他否定法身與報身的存在,認為:當佛的人間肉身入涅槃(去世)之後,就灰飛煙滅而與「世間」無關了,不再能利樂有情,雖有教法 (經律)與舍利留存於世,但不足以安慰信眾的心;因此,後代弟子為了安慰、彌補這樣的失落感,而「傳出」有未來「彌勒佛」現居兜率天的預記,接著又有十方多佛同時出現的「傳說」,「佛教界的思想」因此「煥然一新」,而進入了「大乘佛法」的時代。以上是釋印順個人以管窺天之想當然耳的 看法,先是否定佛有三身,又無知於諸佛所證的無住處涅槃,而妄將二乘定性聖者「灰身泯智而取無餘涅槃,永不再現身意於三界中」的狀況,妄置於 佛的示現入滅而說是「不再與世間相關」;更因否定涅槃本際第八識如來藏而使二乘涅槃成為斷滅空,不知無餘涅槃不是斷滅,而是滅盡蘊處界如來藏獨存,就譬如「河」空、「村」空,是指河中無水、村中無人,並不是無河、無村;當知聖教中的「無一法可得」 是以如來藏不受一切法而說,是為如來藏空性,釋印順卻錯解為「性空唯名」毀謗無第八識空性心如來藏的存在,因而落入斷滅空的惡邪見中。(待續)
1 釋昭慧,〈離於二邊,說於中道──於印順導師圓寂記者會上,受命簡 述導師德學事功〉 http://www.hongshi.org.tw/special.aspx?code=6EC7FF7F052D1B826008C 4BFC3D6D348
2 詳見正僕居士,《正覺電子報》22-23 期,〈玄奘以來破法第一人〉。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Dw/D22/D22-3.htm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5001-Dw/D23/D23-3.htm
3http://www.lamatruth.com/fanti/?type=detail&id=1560
4 釋印順著,《佛在人間》,正聞出版社(新竹),2014 年 11 月修訂版 一刷,頁 4。
5 釋印順著,《如來藏之研究》,正聞出版社(新竹),2016 年 8 月修訂版一刷,頁 238。
6 釋印順著,《妙雲集》上編之五《中觀論頌講記》,正聞出版社(新竹), 2014 年 11月修訂版二刷,頁 12。
7 平實導師著,《真實如來藏》,正智出版社,2016 年 5 月改版十刷,頁 85-87。
8《大正藏》冊 16,頁 817,上 2-3。
9 《大正藏》冊 30,頁 34,下 6-7。
10《大正藏》冊 15,頁 787,上 7-21。
11 平實導師著,《宗通與說通》,正智出版社,2013 年 10 月初版十三刷, 頁 160。
12《妙雲集》下編《佛在人間》:「從來所說的即世間而出世,出世而不礙世間,今即稱為即人而成佛,成佛而不礙為人。成佛,即人的人性的 淨化與進展,即人格的最高完成。」釋印順著,《佛在人間》,正聞出 版社(新竹),2014 年 11 月修訂版一刷,頁 73。
13《大乘入楞伽經》卷 7〈偈頌品第 10〉,《大正藏》冊 16,頁 638,上 20-21。
14 釋印順著,《佛在人間》〈五 佛從人間被升到天上〉,正聞出版社(新 竹),2014 年 11 月修訂版一刷,頁 13-15。
15 釋智文,〈祛魅與復魅:中國佛教當代發展的路徑探索〉:【在現代性 浪潮的影響之下,當代中國佛教存在著祛魅與復魅的兩種發展路 徑,其中祛魅側重于佛教的理性化、現實化與人間化,……在佛教祛魅化的過程中,佛教的基本教義的闡釋與戒律表現形式都應該 逐步地轉化為生活世界的基本經驗與規則,由過去的神秘性轉變 為明晰性,由個體性轉變為社會性,由不確定性轉變為確定性,由 內向性轉變為外向性。……佛教的祛魅,也同樣會伴隨著信仰的沉 淪,當佛法的神聖性被打破,還原成知識性結構的時候,佛法自身 的信仰體系就將分崩離析,這是因為佛法本身就是建立在內在的 虔誠的基礎之上,只有內心虔誠,才能實現行為規範上的自律,由 此而展開由戒生定、由定生慧的修養過程。因此對於佛教而言,實 證的工夫是第一性的,而知識的積累則是第二性的。】
(《法音》2015 年第一期,頁 4-6)http://mall.cnki.net/onlineread/Mall/M allIndex?sourceid=10&fName=FYZZ201501*1* 周貴華,〈小議謗法〉:「謗法問題是中國佛教近世以來的大問題,特 別在世俗化達到充分化的現今時代,神性、聖性乃至一切傳統價值觀 遭到「祛魅」,反映到佛教中,就是謗法更加普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cda1a50101bpov.html
16 釋印順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正聞出版社(新竹), 2003 年 1 月十刷。
17 同上註,第三章/第三節/第一項,〈三世佛與十方佛〉,頁 152-15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