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5/66
 
宗通與說通第66集
由 正圜老師開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意涵(三)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 平實導師所寫的成佛之道《宗通與說通》,最近的單元是由末學來講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內涵。

在上一集中我們說到,根本煩惱的心所法有六種,包括貪、瞋、癡、慢、疑和惡見;由於這六種煩惱是一切惡業的根本,就好像草木的根能生出枝葉花果一樣,所以叫作根本煩惱。我們談過了貪欲、瞋恚、無明以及部分的慢心所,今天我們就接續上一集的內容,繼續說明第二種慢。

第二種是「過慢」。過慢中的「過」字是指過失的意思,也就是說,有過失的慢就叫作過慢。譬如他明明沒有勝過別人,卻顛倒事實而開口說「我勝過他」,而事實上他只是與對方一樣而已,卻說「我勝過他」,這就是有過失的慢,稱為過慢。

第三種是「慢過慢」。慢過慢是說,他的慢心上面是有過失,再另外增加另一個慢心。意思是說,明明是輸人家,卻反過來說自己是贏過人家;也就是說,不如別人的時候,本來應該說是不如別人,假使說自己與別人相等,也已經算是過失了,他卻反而說自己是贏過人家,這當中有三種超過本分之處,所以叫作慢過慢。

第四種慢稱為「我慢」,又稱為「根本慢」。為什麼叫作根本慢呢?意思是說這種慢心是一切慢的根本;這種慢心是一切人生來就有的,也就是因為有「我」而生起慢心。譬如小朋友常常這樣子,其實他還很小,但是當他看到別的小朋友的時候,他就會比較高下,覺得自己比別人高超,因為有「我」而覺得自己了不起。也就是說,因為我的存在就覺得很喜歡,這就是我慢。凡是基於自我的存在而生起的慢,都屬於我慢所含攝。我慢也正是慧解脫和俱解脫修習者最難突破的地方,由於這種慢是因為自我的存在而生起喜樂的,所以極為微細,非常不容易察覺,當然也就不容易斷除了。

介紹完我慢之後,繼續說明第五種:「高慢」。什麼是高慢呢?我們如果從慢、過慢、慢過慢來說高慢,大家就比較容易瞭解。譬如有人向別人表示,自己已得上人法,超勝於一切人,因此而自高,這就稱為高慢;意思是說覺得自己勝過一切人而產生慢心,就叫作高慢。高慢在諸地菩薩中是不會存在的,只存在於三賢位中,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諸地菩薩總是拿佛和菩薩來比,就會覺得自己的修行差得遠呢!要到何時才能成佛呢?因此,總是心心念念想著應該如何才能往上提升,才能利樂更多的有情,所以諸地菩薩不會有高慢產生。但是在三賢位中有時會生起,那就會隨著每個人修證的高下而有所不同。然而高慢通常都是在凡夫位中出現的多,如果在親證實相,轉依如來藏以後,高慢的情況就會漸漸地減少了。

第六種是「卑慢」。什麼是卑慢呢?卑慢剛好是高慢的相反。譬如說因為自己不如別人,所以心中就自我安慰說:「他雖然贏過我,但其實也沒有像他講的贏那麼多啦!」這就叫作卑慢。明明和別人相差很多,卻說其實沒有差那麼多啦!除了這種情形以外,另外還有一種情形是,即使完全承認別人比我強,自己實在是卑劣,但是仍然不肯虛心的向別人來請教,反而生起慢心說:「你高你的,我卑我的,還不是同樣要吃飯睡覺。哼!有什麼了不起!」這樣就是十足的又卑又慢的人了。卑慢其實是很普遍存在的,但是我們心裏面知道就好,不必當面指出來,以免對方因為卑慢增長而生起瞋心。

接下來我們繼續說明第七種慢,第七種慢是「增上慢」。所謂增上慢就是指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意思是說,還沒有得到的法,自稱自己已經得到,還沒有證得的證量,自稱已經證得了,這就是增上慢。就大致而言,一般人常在不知不覺中,就會犯了增上慢;乃至阿羅漢也不能避免。譬如法華會上,當 世尊準備開講《法華經》的時候,就有五千聲聞人當眾退席,而在場的阿羅漢們,居然都沒有人出面制止聲聞人的退席;這就表示阿羅漢們對 佛世尊仍然有疑,懷疑自己與 佛的解脫證境是否相同,懷疑 世尊即將宣講的《法華經》是否言過其實;因此說阿羅漢仍然有增上慢。增上慢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薩才不會產生,而三賢位菩薩在證悟以後,相對於未悟或錯悟眾生,有時也會不自覺出現一點自我膨脹的情形,這也是屬於增上慢。假使自我膨脹到很嚴重以後,往往就會退失證道功德,而卻自以為是大幅度的增上;這種例子不在少數,我們應該要特別謹慎才好。

各位菩薩,前面所說的七種慢,除了根本我慢以外,其他的六種慢,在佛門裏常常一不小心就會違犯。菩薩在明心以後,因為知道五陰十八界的虛幻,又已經親證了實相,我慢的現象就會漸漸的斷除了;但是其他的六種慢,則是很難斷除。雖然如此,但是只要把握住一個原則,其餘的六種慢就不會再犯了,那就是,所想和所說都要如實;只要能如實,就不會產生一切的慢,因為知道自己距離上地、佛地是何其的遙遠啊!那麼遙遠的距離,慢又從何生起呢?如此一來縱使勝過他人,也不會再起念說「我勝過他」,這樣就不會再犯其餘的慢了。所以如實很重要。

菩薩如果能把這七種慢修除掉,就能夠自利利他。不僅自己的道業能夠迅速的往上提升;又因為沒有慢心,眾生就不會排斥你,會接受你的攝受,這樣就能夠從你這裏得到利益,繼續跟著你往上進修。由此可見,慢心的修除,對菩薩而言是何等重要啊!以上所介紹的是慢心所的七種情形。

接下來我們繼續說明根本煩惱的第五個心所法,就是疑。什麼叫作疑呢?所謂疑就是懷疑;也就是說,對於一切真實不虛的道理猶豫不決、徬徨無主、莫知所從,就稱之為疑。各位菩薩,我們可以從修行人應該修除的五蓋,也就是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蓋,或是三縛結所應該斷除的我見、戒禁取見和疑見中,可以看出疑蓋和疑見的存在是影響修行成敗的關鍵。心中一旦有疑,必定無法信受奉行,即使自認為在努力地修行,結果仍將是唐捐其功。

現在我們就以五蓋中的疑蓋為例來作說明。所謂疑就是疑惑,疑惑會障礙正信,因為疑覆蓋真心,所以於諸法中就不得信心。經典中常說:「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意思是說,假使沒有具足的信心,在佛法中必將空無所獲;因為佛法雖然神通廣大,也是難度不信之人啊!疑蓋有三種,第一是疑惑自己,第二是疑惑老師,第三是疑惑自己所修持的法門。然而不管是哪一種疑,基本上都會因為猶豫不決,而使善法無法生起;因此說佛法之中信為能入。假使沒有信,雖在佛法大海之中,還是無法與之相應,終無所獲,所以說「不信者,是障聖道之根本」。因此,一切學人皆當深知疑惑之過患,若無信心,難得實益。由於疑惑的關係,當然也就不能勤求諸法的實相了,所以說疑從愚癡而生,是諸惡之中最惡之法;有智慧之人應當要遠離疑惑,具信者必能速到如來地。

以上所說的是貪、瞋、癡、慢、疑等五個心所法,這五個心所法總稱之為「五鈍使」。都是因為行者於世間種種事相之緣起性空,無法如實現觀的緣故,所以使得五鈍使不斷現行,遇境便生貪愛,為境界受所驅使而造作諸業;又由於其性深重難斷,必須在修道位中長時修正身口意行才能漸漸斷除,所以稱為鈍使。合五鈍使與「五利使」名為諸使,由於這十種煩惱結使,而使眾生為三界所繫縛,因此而流轉生死無有窮盡。

各位菩薩,在介紹過貪瞋癡慢疑等五鈍使之後,接下來我們繼續說明根本煩惱的第六個心所法,也是最後一個煩惱心所法,那就是惡見心所。什麼叫作惡見呢?所謂惡見就是不正見,也稱為邪見。邪為什麼稱為惡呢?那是因為它會導致他人把路走偏走錯,所以邪見又叫作惡見,因此邪就離不了惡。惡見又叫作「五利使」,分為薩迦耶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種;也就是說,這五種不正見能夠驅役眾生的身心,令眾生造諸惡業而墮入三惡道中,領受種種不可愛的異熟果報。接下來我們就大略來說明一下這五種不正見。

第一種是薩迦耶見。薩迦耶見簡單的說,就是我見、身見。也就是說,對於欲界身及欲界心的虛幻不能證解,因此而執著欲界中的色身為常不壞我,或者是執著欲界中的見聞覺知心為常不壞我;以為這個見聞覺知心可在死後重新去受生,以為未來世的與這一世仍然是同一個見聞覺知心,這就是欲界有情的身見、我見,也是常見外道所主張的常不壞我。總而言之,一切的邪見都是依於這個我見而起惑造業,因而導致無量無邊的生死輪迴。

第二種是邊見。邊見是由我見而產生,意思是說,修行人由於未能親證法界實相之空性,所以往往自以為是已經入了中道;而實際上卻仍然是不離斷見與常見,不離於有與無、一與異兩邊。譬如,應成派中觀師自認為已經入了中道,而實際上卻是雙具斷見與常見,這就是邊見的具體事例。

接著說明第三種:邪見。邪見是惡見中的一種,因為它會引導眾生向輪迴三界六道的各種錯誤的道路上去,所以稱之為惡,而不是一般人所以為的邪惡的惡;邪見就是不信真實性用、德業及因緣果報,並且加以誹謗者,就稱為邪見。五利使中凡是不攝屬於其餘四見者,都是屬於邪見所函蓋;換句話說,一切不如理作意思惟而得之觀念,皆名為邪見;因此邪見的範圍極廣,對眾生的影響也很深遠。

第四種惡見是見取見。所謂見取見就是認為自己的法都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也不管自己的法是不是能夠通過聖教量的考驗,別人的法即使符合聖教量,他也都一概加以貶抑,認為自己的法永遠勝過別人,他只是一心想要贏過別人,這就稱為見取見。

第五種是戒禁取見。所謂戒禁取見的意思是說,外道由於不知解脫的正理,誤會解脫的修行理論,因此而有種種不如理作意之邪思惟;由於不如理作意之邪思惟,所以就有種種與解脫無關之戒法建立,以及種種與解脫無關的禁忌施設;這種種不如理作意所生的虛妄想,就叫作戒禁取見。譬如古代印度的苦行外道,認為持牛戒、狗戒、食自落果戒、常坐不臥等戒,可以證得涅槃之果;這種非因計因、非道計道的禁戒,都是沒有利益的勤勞苦行,都屬於戒禁取見所含攝。

以上所說的五種結使,在見道的時候就可以永斷,不必等到見道後的修道位中才能漸漸斷除;也就是說,由於這五種結使是容易斷的緣故,所以稱之為五利使。

綜合以上貪、瞋、癡、慢、疑、惡見等六種根本煩惱,其中貪、瞋、癡、慢、疑、惡見是總;再把惡見分為薩迦耶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是別。總而言之,五利使是見道所斷的煩惱,菩薩在證得如來藏的時候,薩迦耶見等五個惡見就會跟著斷除;假使是修聲聞法,在四念處觀成就的時候,這五個惡見也會跟著斷除;但是其餘的貪瞋癡慢疑等五個煩惱,則是修道所斷的煩惱,並不是見道時就可以斷除。如是合五鈍使與五利使,就成為六種根本煩惱。

各位菩薩,以上所介紹的是六種根本煩惱。基本上這六種根本煩惱,都是依於八識心王而有,或多分或少分或全部相應;要非離於八識心王,而有這六種根本煩惱,所以說根本煩惱與此八識心王相應。我們之所以會在這六種根本煩惱上面多加闡述,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菩薩們能徹底的瞭解這六種根本煩惱的真相與內涵,才能在漫長的修道過程中善知修正和轉折,不會總是落在煩惱的習氣淤泥中無法出離,能夠早日解脫於各種煩惱的繫縛。以上所說的是六根本煩惱。

各位菩薩,至於什麼叫作隨煩惱呢?隨煩惱又包含哪些法呢?隨煩惱和根本煩惱又有什麼關聯呢?下一集我們將為大家詳細說明。

就整體而言,煩惱能惱亂眾生,使有情身心煩躁擾動,進而造諸惡業,導致有情為諸業所繫而流轉生死。所以,我們應該努力降伏煩惱,使身心都得到淨化,也能因此而使自己的道業繼續不斷的往前推進。

各位菩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裏。非常謝謝您的收看!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下次再會。

阿彌陀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enitent 的頭像
    penitent

    華嚴聖境故人來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