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云:「鳥為食亡,人為財死。」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些諺語,無非表白一件世人追求「五欲」的寫照,
所以才會有賢聖在以下經文中對於「五欲」的教化:
《大智度論》卷17〈1 序品〉:
「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
此五欲者,得之轉劇,如火炙疥。
五欲無益,如狗齩骨。
五欲增諍,如鳥競肉。
五欲燒人,如逆風執炬。
五欲害人,如踐惡蛇。
五欲無實,如夢所得。
五欲不久,如假借須臾。
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為之後世受無量苦。
譬如愚人貪著好果,上樹食之,不肯時下;人伐其樹,樹傾乃墮,身首毀壞,痛惱而死。
又此五欲,得時須臾樂,失時為大苦;
如蜜塗刀,舐者貪甜,不知傷舌。
五欲法者與畜生共,有智者識之,能自遠離。」
(CBETA, T25, no. 1509, p. 181, a13-24)
但是我們確實在現實生活中,看到有的人淡泊名利,遠離女色,與世無爭,有錢時就多行善濟人,無錢時也能安貧樂道,過著閒雲野鶴般,身心不被物役,而能做到心能轉物,不被物轉的潔身自愛遠離五欲繫縛的人,這可是深知五欲過患而不染世樂令人欽佩的人,也是一般世人認為的「六根清淨」的人。
然而能夠做到身為俗人,而不染世樂,被我們一般人認為的「六根清淨」的人,這確實已經相當不容易了;但是若以佛法的智慧來判定,是否真的是做到已經遠離佛法所說的雜染了,是否已經達到清淨的修行境界了?
就在有一天,上課時,聽到導師為我們的開示,說到「雜染」兩個字--
在事項上,營造大名聲、大道場、偉大氣象。
在法上,錯說:放下一切,永不起妄想,把握自我當自我,活在當下…等等,錯說這樣就是開悟。
這種還是在「三界愛」的茂密稠林中,一旦走進去後,就走不出來,尤其是「藏傳佛教密宗」更是「套用種種佛法的名相」引人入甕「錯修」非真實了義的佛法。
關於學佛的這種現象,在佛門中,有誰知道這是「雜染」呢?
那麼到底是要如何修行,才能達到佛法中所說的「離雜染而清淨」的人?
剛好過了幾天,當導師在開示「法華經」時,聽到了「六根清淨」的真實義:
六根清淨是可以六根亙通的,就是說眼睛可以用來當鼻根用,鼻根可以用來當耳根用,每一根都可以亙相融通使用,這是本心如來藏的功能;然而因為人們的向外貪取攝取六塵境界,六根就被分割切割出去了;例如眼識就只能看,眼識就不歸如來藏使用,就成為眼識所使用,眼識就被侷限在只能看,其他耳識、鼻識、…等等也都是被限制在某一範圍;六個識本來都是如來藏的功能差別,現在就被侷限,限制了如來藏本有的功能無法具足顯現,就變成眼根不能做鼻根用,是因六根各部份各有著不同的執著所産生的侷限,就從此打成六個結,必須一個結一個結次第解開。
所以,眼根、鼻根…等六根清淨,並不是容易的事,不要妄想那個境界,若一直妄想,一天到晚打坐,鬼神入侵時,又不懂得分辨,精神狀態容易出問題;六根清淨的程度,那是要到進入等覺位才能做到;因此在楞嚴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10中才會說:
「理則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CBETA, T19, no. 945, p. 155, a8-9)
六根清淨不是只靠定、慧,而是在煩惱習氣種子、變異生死的斷除,在於三界愛的斷除以及習氣種子的斷除達到清淨,是種子的清淨,等覺位的六根清淨而能有六根亙通的功能顯現,已經不是菩薩52位階位了,是要等著因緣成熟時來成佛的。
聽聞導師一席話,才發現自己的佛法知見非常的淺薄,佛法難聞今已聞,總算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正法,能在善知識座下,聽到聞所未聞的正法,此生夫復何求?
也在此祝願,普願天下的佛弟子們,都能來「正覺」聆聽聞所未聞的唯一佛乘微妙法,有朝一日因緣成熟,在佛弟子發大乘菩提心下,也就能夠做到「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