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貼 .jpg

百喻經(三五)寶篋鏡喻

「昔有一人,貧窮困乏,多負人債無以可償,即便逃避至空曠處;值篋滿中珍寶,有一明鏡著珍寶上以蓋覆之。貧人見已,心大歡喜,即便發之見鏡中人,便生驚怖,叉手語言:

「我謂空篋都無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篋中,莫見瞋也。」

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無量煩惱之所窮困,而為生死魔王債主之所纏著,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諸功德,如值寶篋;為身見鏡之所惑亂,妄見有我,即便封著,謂是真實;於是墮落,失諸功德,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棄於寶篋。著我見者亦復如是。」

(CBETA, T04, no. 209, p. 548, b4-17)

 

從前有一個人,非常貧窮困苦,積欠了人家好多的債務,没有能力償還,只好逃走躲避到空曠渺無人跡的地方。竟然在野地裡發現一只裝滿珍寶的箱子,這堆珍寶頂上覆蓋著一片明鏡;窮人意外地看見這只寶箱,心裏萬分驚喜,立刻打開寶箱,忽然冒出個活生生的鏡中人,嚇得他驚恐萬狀,趕緊抖著手,合掌對鏡中人說:「我…我以為是個空箱子,實在不知道您…您在…在箱子裏,真是對不起…打擾了,打擾了,請千萬莫動怒!」便蓋上寶箱,棄捨鏡子下的珍寶。

 

凡夫大眾就跟這位拾得寶箱的人一樣,萬萬沒料到鏡子下面隱藏著無量的寶藏──「如來藏」,不懂得拾取絕無僅有的稀世珍寶,反而將重點停留在鏡中反射的人像──「五陰十八界」的眾生世間(所謂「鏡中人」眾生就是認取因緣和合「五陰十八界」我的世間)。如同故事中的窮人一般,執取了「明鏡」所反射的「鏡中人」,把短暫、虛妄的胡來胡現,漢來漢現沒有真實自體性的「鏡中人」視為「真實存在的人」,因而喪失認取「本自俱有」隱藏在鏡子之下無比珍貴的寶藏,如同修行人不識「真實自心」、「如來藏」這個寶藏。

 

由於沒有佛法之修行正確知見,一般人所認知、所說的「我」,總是以能夠「見聞覺知」的「意識心」為我(如同將「鏡中人」當為真實人),不明白「生命存有的真實相」──有情眾生之能夠存在,必須依於生命之根本因,第八識如來藏,藉父母、過去世業種、四大等等為緣而出生在三界。生生世世缺乏正確的實相智慧,「認妄為真」不停地用心在「鏡子表面」;造作善業生天享福、造作惡業淪墮三惡道,在六道中生死輪迴不已,皆肇因於不了解「自心如來藏」方是亙古不滅、永恆真實的存在,才是有情應該認取的「真實我」。由於無知,錯誤的執取「鏡中影像為我」而起惑造業,依佛法而言,迷惑於虛幻的五陰十八界,對於生命真實面目不能了知,即定義為「無明」。

 

也許有朝一日,受盡種種苦楚之後,為求解脫人生的痛苦與煩惱纏繞,懇切地想要逃避無盡煩惱以及生死遷流的「魔王、債主」的困擾逼迫,而下定決心進入佛法中修行。因為護持三寶心切、修學很多善法、持續培植福德,故而能有難得的機會聆聽正法知見,原本可由債台高築的貧窮人轉為富有者,漸次依教奉行,得以脫離生死苦海,竟然有眼無珠的不識「如來藏寶藏」,將垂手可得的稀世珍寶,封鎖起來不懂得珍惜、採用,從此就與自家「如來藏寶藏」絕緣!之前所修得的福德因緣,幾乎有機會證得聲聞、緣覺、佛菩提的三乘法道果其中之一,卻因於缺乏出世間的福德,始終錯誤的認定六識心及其功能是真實的自我,而「身見」、「我見」未能斷除,一直處於三乘果位之外,永遠無法成為佛法中斷惑、證真的賢聖者。

(佛法修行所謂之「斷惑」以斷除「身見」、「我見」為基礎;其實「身見」即「我見」,因為「我見」是以「色身」為所依,所以才說「身見」就是「我見」)

 

一般世間人的兩種錯誤見解,都是外於「自心如來藏」而認取「我」:

一、斷見外道:以為寶箱內只有鏡中人,沒有珍寶,且鏡子也終將毀滅,以「一切畢竟空」的「斷見」為「我」。

二、常見外道:以身見、我見為我;即將「明鏡所反射」的不真實、虛妄「五陰十八界」眾生世間視為真實我,而不知每個人都依於有一個真實的我「如來藏」而能出生與存在,故而永世不能解脫生死輪迴。


大慈大悲的 佛陀為我們開示如此生動、啟發人心的故事,使真心學佛人得以心生警惕,進而調整修學佛法的正確心態,常常摯誠祈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冥佑,能值遇真善知識的教導,才不會喪失認取「如來藏」這個「自性寶藏」的機會,以避免生生世世成為「失寶記」的主人,明明身懷巨寶卻一貧如洗,輪轉六道、頭出頭沒不停的流浪啊!

 

 

註:

關於「五陰十八界」,敬請參閱『正覺教育基金會』所印贈的 小冊子「如何修證解脫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