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看以下的相應部經典:


http://www.reocities.com/dhammachanda_1/S/SN35/c_sn35_2.htm


一. 
[六五] 第三 三彌離提(一)



  爾時,世尊住王捨城竹林迦蘭陀園。


二~三
  時,尊者三彌離提來詣世尊之處……白世尊言:「大德!魔羅、所稱魔羅,如何為魔羅、或魔羅之名義耶?」


四~八
  「三彌離提!凡有眼、有色、有眼識,以眼識所識知之法,則有魔羅、或為魔羅之名義。有耳……有鼻……有舌……有身……



  有意,有法,有意識,有以意識所識知之法,則有魔羅,或為魔羅之名義。


十~十四
  三彌離提!凡無眼,無色,無眼識所識知之法,則無魔羅,或魔羅之名義。無耳……無鼻……無舌……無身……


十五
  無意,無法,無意識,無意識所識知之法,則無魔羅,或無魔羅之名義。」


經文中提到關於修證解脫道的人,如果還有
『有意,有法,有意識,有以意識所識知之法,則有魔羅,或為魔羅之名義。』;
意即
『如果修學解脫道的時候落入六識之中,或者落入六識的境界之中,那麼就是與魔相應。』
所以,自認為證得阿羅漢果的人,而他卻是住在意識境界中,不曾否定意識我為我,不曾斷了『 以意識我為我』的『我見』;那麼這個人如果自說他是證果的人,他就是與魔相應啦!
這是在相應部的經典所提到事實。


二. 
[六六] 第四 三彌離提(二)


※ 三~十五


  「大德!有情、所稱有情者。大德!如何為有情、或有情之名義耶?」
……


[六七] 第五 三彌離提(三)


※ 三~十五
  「大德!苦、所稱苦者,大德!如何為苦、或苦之名義耶?」 ……


[六八] 第六 三彌離提(四)
※ 三
  「大德!世間、所稱世間者,如何為世間、或世間之名義耶?」


四~九
  「三彌離提!凡有眼,有色,以眼識所識知之法,則為世間或世間之名義。有耳……有鼻……有舌……有身……有意,有法,有意識所識知之法,則為世間或世間之名義。


十~十五
  三彌離提!凡無眼,無色,無眼識,無眼識所識知之法,則無世間或世間之名義。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法,無意識,無以意識所識知之法,則無世間或世間之名義。」


既然阿羅漢已經離開了世間出了三界,那麼根據以上經文所示,就應該
『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無法,無意識,無以意識所識知之法,則無世間或世間之名義。」
所以,若只是在「意識境界上」斷了貪、瞋、痴,而仍還有「意識所識知之法」,這樣「雖已斷貪、瞋、痴」,但仍保有意識的了知性,想要保持「已斷貪、瞋、痴」的意識自我繼續存在世間,那表示意識尚未消失於世間,當然不能成為已斷了意識、意根……十八界法的阿羅漢啊!
 
所以,敬請再看以下經文:


三. 
[六九] 第七 優波先那

  爾時,尊者舍利弗與尊者優波先那,住王捨城妥H林蛇頭巖窟中。



  然則其時,毒蛇落於尊者優波先那之身。



  時,尊者優波先那,告諸比丘言:「來,汝等將余此身置於臥台運出室外,此身於此處,恰如一握之糠,立即散失。」



  如是言時,尊者舍利弗告尊者優波先那曰:「然而我等亦不認為尊者優波先那身之異態,諸根之變壞。」



  然而,其時,尊者優波先那如是作言:「來,汝等將余此身置於臥台,運出室外,此身於此處,恰如一握糠,立即散失。」



  「友,舍利弗!若有人言:「余是眼也,」或「此為余之眼」……「余為耳……鼻……舌……身……意,」或「此為余之意,」有如是之心者。友舍利弗!則彼或有身之異態,或有諸根之變壞。友舍利弗!余無如是言:「余是眼,」或「此為余之眼」……「余是其……鼻……舌……身……意,」或「此為余之意。」友舍利弗!雲何余有身之異態,或諸根變壞耶?」



  如是尊者優波先那,久已根絕我見、我所見、憍慢、隨眠,故尊者優波先那於 「余是眼,」或「此為余之眼」……「余是耳……鼻……舌……身……意,」或「此為余之意」無如是之心。


八~九
  時,彼諸比丘將尊者優波先那之身置於臥台運出室外,尊者優波先那之身,於其處,恰如一握之糠散失。


在上述經文中說:
『如是尊者優波先那,久已根絕我見、我所見、憍慢、隨眠,故尊者優波先那於 「余是眼,」或「此為余之眼」……「余是耳……鼻……舌……身……意,」或「此為余之意」無如是之心。』
因為已經「斷我見」的人,知道「此為余之意」的心,是能夠見聞覺知的第六意識心啊,此第六意識心是緣生緣滅的心,阿羅漢入滅前必須將此六識心滅除掉,也會滅掉作主的第七識「意根」,這樣才能達到滅掉十八界法後的「涅槃寂滅」,而阿羅漢滅盡十八界一切法後,獨存的「第八識不生不滅心」是「法離見聞覺知」的心!
所以,再重複一次,『絕不是只斷貪、瞋、痴就可以成為阿羅漢的!』,必須要斷除「把眼、耳、鼻、舌、身、意」的「虛妄心」當作「真實心」的「常見」想法才是證得初分的解脫啊!然後進而滅掉第七識「意根」才是四果阿羅漢的「無餘涅槃」解脫。


所以,金剛經中才會說: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1: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2]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CBETA, T08, no. 235, p. 749, c6-15)
[2]樂阿蘭那行者 Araṇāvihārin.。


故而「若說自己是阿羅漢,就不是阿羅漢!」
因為所謂阿羅漢就是斷滅了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世間的一切法,表示阿羅漢已經不在世間了,既然阿羅漢已經不在世間了,那麼哪裡還有一個阿羅漢存在世間,說自己是「阿羅漢」呢!


 
敬請參閱
1.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833739
✪生活中的佛法~離貪就解脫了嗎?


2. http://www.wretch.cc/blog/studydiaries/34822270
✪生活中的佛法~真正解脫的路途
『雖然我們每天做種種的事務,穿衣、吃飯、睡覺等等,但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須還要瞭解,我們尚有一個不可見、不可聞的一面,
那一面並沒有在看、在聽,在吃,或在做什麼,是一條真正解脫的路途。
by廣欽老和尚』


絕大多數學佛人都是這樣被「錯教成」「離我所而轉墮於我見中」,所以仍是迷失的學佛人。雖然現見很多人喜歡轉貼廣欽老和尚的法語,但是卻不知廣欽老和尚所開示佛法的真實義,不幸的是,除了正覺外,幾乎所有學佛人也都是以墮於「意識境界的我見」來解讀已開悟菩薩的般若,錯不在佛弟子,是「傳道者」誤傳法道真理,而令佛弟子縱精進修行,在錯誤知見──「我見」影響下仍是永無解脫之日可言。所以 佛陀才會說現在是末法啊!




親愛的佛友們,學佛、學佛,難道不是要學到如理的佛法智慧往「真正解脫的路途」勇往邁進嗎?若能學到正確如理的法義,今生就可以跳脫「我所萬法」的繫縛進而「斷我見」而得到初分的清涼解脫,這只是學佛的第一步,可是這一步卻是無比的重要,讓此後學佛的道路不會走入偏邪的路上去,而枉費多生多世的修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enit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