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5/98
宗通與說通第98集
由 正緯老師開示:天台宗(二)
三藏教確實就是經、律、論,並且這個經的部分指的是阿含的部分;它是正化二乘、傍化菩薩,也就是主要教化的對象就是二乘人,並且是以解脫道作為內涵;它的經文裏面所揭示的像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這個都是所謂藏教的內涵。但是,我們要稍微進一步去看,我們說《阿含經》的解脫義,並不是只是在析空的這個狀況;因為我們從《阿含經》整體來看,我們強調整體來看的話,《阿含經》的解脫義其實是在「人我空」,是在「五蘊空」。
(中略)
通教這個「通」字顯然它就是通二乘跟大乘的菩薩,所以我們在這裏比較圓滿的界定應該是說,除了三藏教之外,其餘的都是所謂大乘菩薩。那麼通教菩薩最主要就是說,假如說菩薩他還沒有聽聞般若的義理,或者他已經聽聞了,但是他還沒有開始起修,那這個時候他會純粹只依前面的三藏教去進行解脫的修行,去斷見惑、斷思惑;一旦他斷了見惑思惑之後,他因為悲心使然,所以他不入涅槃而常住世間。像這類型的人,我們把他叫作通教菩薩。把他叫作通教菩薩,最主要是因為他的所修所證,都是跟二乘的三藏教是一樣的;但是因為悲心使然,再加上說其實他對大乘也有一些的相信,所以他會選擇常住世間不入涅槃,這個就是所謂的通教菩薩。
那「別教」的部分呢,我們也完全同意別教是所謂的不共二乘人,是菩薩專門為菩薩所開示的修行的道理。但別教的內涵,我們在這裏就進一步為它作清楚的界定。別教所修行的內涵就是以真心如來藏作為核心,修行起修的重點就是,第一個在修行的時候,要力求破參明心,要取得總相智。總相智的意思就是說,能夠用總體、整體的方式來認取、認知到說,我們有這樣的真心如來藏的存在,這個就是大乘七住菩薩的明心的智慧。那一旦有了七住菩薩破參明心的智慧之後,接下來就要進入到別相智的修行。所謂的別相智,當然就是比總相智更為深入,別別相貌所應該要認取的智慧。那菩薩依照悟後,他在破參明心悟後依止善知識,或者是他假如是有宿世利根的人,他自己有能力依照《般若經》的熏習別相智,就可以一路從七住位一路修行,乃至於到達初地的入地心、入地心的通達位,這個部分我們就把它叫作別相智。一旦入地了之後,接下就要修習、開始要修習種智了,開始要修習種智,從初地、二地……一直到十地,最後圓滿成佛,這個部分修習就是種智的內涵。
所以別教菩薩,我們說別教菩薩所修習的就是以總相智、別相智跟種智三種不同的智慧為主;但這三種不同的智慧卻都是以真心如來藏為核心。因為這一些的道理是聲聞跟緣覺人所沒有辦法修習的,因為定性的聲聞跟緣覺人往往在成就解脫道之後,就會因為無餘涅槃的吸引,直接就進去了;那進去之後,進到無餘涅槃位之後,所有的一切的心行都不現起,那又怎麼去修習別相智、種智乃至於說最粗淺的總相智呢?所以,這個部分是不共二乘人而說的,這個部分叫作別教。
留言列表